中国疾病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内科疾病

内科护理常规

作者:fanfan 来源:未知 日期:2020-10-4 4:40:43 人气: 标签:内科病人的护理常规
导读:陈翔刘美含内科护理常规_预防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内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病人入院后由接诊根据病情安排床位,危重病人应安置在抢救室…

  陈翔刘美含内科护理常规_预防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 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 病人入院后由接诊根据病情安排床位,危重病人应安置在抢救室或监护室,并及时通知医师,协 助体检,新入院病人建立护理病历,并做好入院介绍。 2.

  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 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 病人入院后由接诊根据病情安排床位,危重病人应安置在抢救室或监护室,并及时通知医师,协 助体检,新入院病人建立护理病历,并做好入院介绍。 2. :病室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室内空气保持新鲜,光线. 危重、特殊检查和治疗的病人应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需要采取卧位,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 4. 新入院病人,应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测量 2 次,连续三天。体温超过 37.5°C 者每日测量 3 次, 体温超过 38.5°C 应给予物理降温,每 4 小时测量次 1 次,待体温恢复正常 3 天后每日 1 次。 5. 根据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的不同,给予分级护理,定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如呼吸、 血压、心率、瞳孔、等变化及其他临床表现,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 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6. 根据病情指导饮食,并向病人宣传饮食在治疗疾病和康复中的作用。 7. 新入院病人遵医嘱次日晨留取血、尿、粪常规标本及送检。 8. 认真执行交制度,做到书面和床头交接。 9. 准确、及时执行医嘱,确保各项治疗计划落实。按病情及护理问题认真实施护理措施,及时评价护理 效果。 10. 根据内科各专科疾病特点备齐抢救药品和物品,并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及操作方法。 11. 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主动配合治疗。 12. 每日记录粪便次数 1 次,大便次数增多者或便秘三天者给以处理;每周测体重 1 次(危重病人例外) , 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13. 开展健康教育,针对病人及家属需求进行健康指导,如疾病防病、饮食及用药指导、心理护理等。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1. 按内科疾病病人一般护理。 2. 休息与体位:重症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胸痛者取患侧卧位,大咯血者取平卧,头偏向一侧,呼吸困 难者取半卧位,并给氧气吸入。 3. 饮食护理:高蛋白、高维生素、足够热量、无刺激性的饮食。每天饮水 1500ML 以上。 4.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情,观察咳痰、咯血的量、性质,呼吸困难的类型,胸闷气短的程度。 5. 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病人有效咳嗽。痰不易咳出时,应多饮水,并行雾化吸入;痰量较多者行体位 引流排痰;痰多而咳嗽无力者需翻身拍背,必要时吸痰。机械通气病人做好气道管理。 6. 病人进行特殊检查时,如:支气管镜、胸腔穿刺等,应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观察的护理。 7. 药物治疗护理: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如有无血压升高、脉速、肌肉震颤等,发现问题及时通知 医生处理。 8. 鼓励病人多漱口,以增加食欲,防止感染。 9. 高热、咯血病人,按发热、咯血护理常规执行。 10. 心理护理:安慰和鼓励病人,消除焦虑紧张情绪,放松身心,配合治疗。 11. 健康指导:积极宣传预防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知识,指导病人戒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注意保暖 和预防感冒。 二、慢性支气管炎 1. 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 休息与体位:急性发作期有发热,喘息时应卧床休息,老年、幼儿、体弱的病员应延长休息时间。注 意保暖,防止受凉,预防并发症。 3. 4. 饮食护理:对心肝肾功能正常的病人,应给予充足的水分和热量。每日饮水量应在 1500ML 以上。适 当增加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的摄入。 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1) 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鼓励和指导病人每 2—4 小时定时进行有效咳嗽。 (2) 叩击:叩击同时鼓励病人作深呼吸和咳嗽、咳痰。叩击时间 15—20min 为宜,每日 2—3 次,餐前进行。叩击时应询问病人的感受,观察面色、呼吸、咳嗽、排痰情况,检查肺部呼 吸音及啰音变化。 (3) 体位引流:按病灶部位,取适当体位,使病变部位支气管开口向下,利用重力,以有效咳嗽 或叩击将分泌物排出体外。引流多在早餐前 1h、晚餐前及睡前进行,每次 10—15min, 引流期间防止头晕或意外,观察咳嗽和痰液引流情况,注意、呼吸及有无紫绀。 (4) 吸入疗法:包括湿化疗法和雾化吸入疗法。在湿化疗法时,应密切观察病情,经常协助病人 翻身、排背、必要时吸痰,以防止呼吸道急性阻塞。 6. 根据医嘱正确收集痰标本。 7. 药物治疗护理:观察抗生素和止咳、祛痰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8. 心理护理:急性发作期,应关心体贴病人,了解情绪变化原因,给予耐心疏导,有关防治知识, 增强病人对治疗的信心。 9. 健康指导:指导病人正确咳嗽及有效排痰,劝其戒烟,加强体育锻炼,增加机体耐寒力,根据病情选 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冬季晨起外出注意保暖或使用口罩,避免与呼吸道感染病员 接触。 5. 咳嗽、咳痰的护理: 三、肺炎 1. 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 休息与体位:急性期卧床休息,降低机体耗氧,注意保暖。胸痛时取患侧卧位,以减轻疼痛,呼吸困 难取半卧位,给氧气吸入。 3. 饮食护理: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1-2L/d。以利于毒 素的排出。 4. 病情观察: (1)观察、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如体温骤降、血压下降、皮肤苍白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做好抗 休克抢救。 (2)观察咳嗽、咳痰情况,注意痰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并做好记录。 5. 药物治疗护理:注意观察药物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应用抗生素前应遵医嘱迅速留取痰、血液及其他分 泌物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6. 高热时按高热护理常规。 7. 指导并鼓励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咳痰,凡年老体弱者应注意呼吸道通畅,协助排痰,如翻身、拍背、 雾化吸入,鼓励多饮水。鼓励病人经常漱口,有口唇疱疹者局部涂抗病毒软膏,防止继发感染。 8. 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烦躁、焦虑、恐惧的情绪。 9. 健康指导: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减少异物对呼吸道的刺激,鼓励病人戒烟,加强体育锻炼、 增强抗病能力,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 四、慢性阻塞型肺疾病 1. 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 休息与体位:卧床休息,呼吸困难时抬高床头,取半卧位或坐位。 3. 病室每日通风两次,每次 30 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 4. 饮食护理: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避免产气食物,少量多餐,多饮水。 5. 病情观察: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的程度,一经发现胸痛或意识障碍,应及时通知医生,观察体温、 呼吸、心率、紫绀及肺部体征,监测血气分析。观察痰的颜色、性状、气味等。 6. 指导并鼓励病人有效的咳嗽、咳痰,协助翻身、拍背,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 7. 遵医嘱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每天持续 15h 以上的氧疗。 8. 心理护理:给予病人更多心理关怀及帮助,分散注意力,减少孤独感,缓解焦虑、紧张的状态。 9. 健康指导:指导病人有效地咳嗽,呼吸功能锻炼,学会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量。 五、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 按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 休息与体位:心肺功能代偿期,无明显二氧化碳潴留者嘱其卧床休息;心肺功能失代偿期时应绝对卧 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 3. 饮食护理: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钠易消化饮食。 4.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呼吸衰竭程度及血压、脉搏、尿量和。如有明显头痛、烦躁、恶心、、 谵妄、性格改变或出现意识障碍,一般提示有发生肺性脑病或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的可能,应 立即告知医生处理。 5. 低流量(1-2L/分) 、低浓度(25%~30%)持续给氧,并观察用氧效果。 6. 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帮助病人正确排痰。 7. 药物治疗护理:静脉应用呼吸兴奋药时,不应用量过大或给药过快,以免出现呼吸过快、烦躁不安、 面色潮红、出汗、、肌肉震颤等副作用;慎用镇静剂、强心药、碱性药物和利尿药;长期应用抗 生素的病人,注意观察有无线. 注意口腔卫生,观察水肿情况,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10. 健康指导:指导呼吸功能锻炼及长期氧疗,避免受凉,劝其戒烟。 六、支气管哮喘 1. 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 休息与体位:卧床休息,哮喘发作时取体位,并给予支撑物,使之舒适省力。 3. 饮食护理:发作过程中,不宜,缓解后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禁食与病人发病有关的食物, 如鱼、虾、蟹等。 4. 病情观察:注意观察发作先兆,特别夜间要加强巡视病房,如出现鼻咽痒、喷嚏、流涕、眼痒等粘膜 过敏症状,或闷胀感,立即告知医生,以便采取预防措施。注意观察呼吸频率、深浅及节律变化。 5. 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6. 保存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痰液、痰栓,必要时做好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准备,配合抢救。 7. 用药护理:应用拟肾上腺素药物时,注意有无心悸、兴奋、恶心、等不良反应,冠心病和高血压 病患者忌用此类药物。应用氨茶碱类药物时,应控制浓度和滴速,注意有无恶心、、心律失常、血压 下降等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时可引起水钠潴留、血钾降低、消化道溃疡、高血压、糖尿病、 骨质疏松、停药反跳等,须加强观察。禁用吗啡和大剂量的镇静剂,以免呼吸。 8. 心理护理:哮喘发作时病人烦躁不安,应安慰病人,及时解释和疏导,以缓解紧张情绪。 9. 健康指导:指导病人正确使用喷雾剂;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避免受凉;掌握发病规律,避 免接触过敏源,如某种花粉、粉尘、动物皮毛、鱼虾、药物、油漆等;避免刺激;并劝其戒烟。 七、支气管扩张 1. 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 休息与体位:大咯血时绝对卧床休息,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或取侧卧位。 3. 饮食护理: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软食,忌刺激性食物。鼓励病人多饮水,以稀释痰液, 利于排痰。大咯血时应禁食。 4. 病情观察:观察并记录痰的性状、颜色、气味和量。留取全日痰,观察分层并留取标本送检做细菌培 养及药敏试验。 5. 加强痰液的引流,减轻感染,给予药物祛痰和体位引流。 6. 大咯血时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备好抢救物品,配合做好抢救工作。 7. 如需做纤维支气管镜等特殊检查时,应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 8. 注意口腔卫生,观察口腔黏膜有无真菌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 9. 药物治疗护理:注意观察止血药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特殊药物,如垂体后叶素的应用。 10. 心理护理:安慰,消除紧张情绪,使其安静休息,指导病人轻轻将气管内存留的积血咳出。 11. 健康指导:病人体位引流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劝其戒烟,加强体育锻炼, 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八、自发性气胸 1. 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常规。 2. 休息与体位: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用力、屏气、咳嗽等增加胸腔内压的活动。血压平稳者取半坐位, 有利于呼吸、咳嗽排痰及胸腔引流。卧床期间,协助病人每 2 小时翻身 1 次,注意防止引流管脱落。 3. 饮食护理: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 4. 病情观察:观察胸闷、胸痛等,如病人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发绀明显、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搏 细弱、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等应立即告知医生并协助抢救。 5. 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病人 SaO2>90%。 6. 协助医生行胸腔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准备和配合工作,做好术前观察与护理。 7. 心理护理:安慰,消除紧张情绪,安静休息,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咳药和镇静药。 8. 健康指导:避免剧烈运动,稳定情绪,保持大便通畅,劝其戒烟。 九、呼吸衰竭 1. 2. 3. 4. 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休息与体位:急性呼吸衰竭应绝对卧床休息,慢性呼吸衰竭尚能代偿者,可适当下床活动。 饮食护理: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对昏迷或吞咽障碍的病人,应予以鼻饲。对 病情观察:观察呼吸频率、节律、胸廓活动及两肺呼吸音情况;观察病人、发绀、呼吸困难程度。 胃肠功能差的病人,可给予静脉营养。 如呼吸快而浅为缺氧表现;呼吸深而长为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浅而慢为代谢性碱中毒;呼吸节律不规则为 颅内压增高,脑水肿可能。如发现病人血压下降、咖啡渣样液体,并有 DIC 表现,应及时通知医生并 配合抢救。 5. Ⅰ型呼吸衰竭根据缺氧程度, 可给予低浓度到高浓度 (1~5 升/分钟) 。 Ⅱ型呼吸衰竭应给予低流量 (1~ 2 升/分钟) 、低浓度(25%~30%)持续吸氧。给氧时应观察效果。若呼吸困难未缓解,应及时通知医师, 并准备呼吸兴奋剂及辅助呼吸器。 6. 7.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鼓励病人咳嗽,定时翻身拍背;痰液粘稠者,给予雾化吸 使用呼吸机病人做好机械通气护理 入,以稀释痰液。必要时给予吸痰或气管切开。 (1)密切观察呼吸器与病人面罩或人工气道连接接口是否合适紧密,以防脱落。 (2)观察病人的自主呼吸与呼吸机是否协调、同步。 (3)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控制和记录呼吸器的频率、潮气量、吸呼时间比和加压 的压力。如心功能改善,心率、血压平稳,四肢暖,皮肤红润,无汗,说明呼吸器使用得当。 (4)严格掌握吸氧浓度,并注意呼吸道的湿化。 (5)呼吸机的导管每日清洁消毒一次。 (6)定期动脉血气分析,以调节通气量和吸氧浓度。 8. 药物治疗护理: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合理应用呼吸兴奋剂,如给药过多、过快,可出现呼吸 过快、面色潮红、出汗、、烦躁不安,肌肉震颤和呼吸中枢强烈兴奋后转入,应减药或停药。长 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病人,注意二重感染的可能。禁用吗啡,慎用镇静剂,以免引起呼吸抑 制。 9. 加强皮肤等基础护理预防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10.心理护理:安慰,消除紧张情绪,提供心理支持。 11. 健康宣教:积极防治呼吸道感染,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避免剧烈运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呼 吸锻炼,改善肺功能。 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病情观察 (1)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及有无发绀和意识状态的改变。 (2)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和心率的变化。 2、体位:立即协助病人采取坐位或半坐位,有利于正常呼吸。 3、氧疗:迅速纠正缺氧时抢救 ARDS 最重要的措施。一般需高浓度(>50%)给氧,使 PaO2 >6OmmHg 或 SaO2>90%。但通常的鼻塞或面罩吸氧难以纠正缺氧状态,必须及早应用机械通气。 4、机械通气:目前 ARDS 机械通气的指征尚无统一标准,多数学者认为一旦诊断为 ARDS,特别是出现下列 情况之一,即应尽早进行机械通气:①FiO2>50%时,PaO2 <6OmmHg;②虽然 PaO2 >6OmmHg,但在氧疗过 程中 PaO2 呈进行性下降, 且对增加 FiO2 反应不佳; ③虽然 PaO2 >6OmmHg, 但 PaCO2>50mmhg 或 PH<7.30。 机械通气能减少呼吸,使呼吸窘迫改善。应用呼气末气道正压(PEEP)或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 , 使病人吸气与呼气均保持在大气压以上,增加呼气末肺容量,避免呼气末肺泡及小气道闭陷,减轻肺泡水 肿的形成或进一步恶化,从而改善弥散功能和通气/血流比例,减少肺内分流,达到改善氧合功能和肺顺 应性的目的。使用 PEEP 应有足够血容量。 5、每 4~6 小时进行一次血气分析,指导氧疗和机械通气的各种参数的调节,以及纠正酸碱度和电解质失 衡。脱机前再行血气分析 1 次。 6、药物治疗护理 (1)维持体液平衡:①每日液体入量应在 1500~2000ml;②适当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加速水肿 液排出,或一旦出现血容量过度负荷,应改肺功能;③ARDS 因早期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胶体可 渗至肺间质,所以在早期不宜输胶体液。 (2)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用甲泼尼龙或地塞米松。其作用是:①白细胞和血小板聚集、粘附及微 血栓形成;②增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③稳定溶酶体膜;④提高组织抗氧能力;⑤缓解支气管痉挛 及后期的纤维化。 (3)补充营养:ARDS 处于高代谢状态,能量消耗增多,一般成年人供给热量为 20~40kcal/(kg·天)。 其中蛋白质每日应≥1~3g/kg;脂肪在摄入的营养中应占 20%~30%,以免脂肪不足,加重蛋白质分解;其 余则为葡萄糖。可通过鼻饲或全胃肠外营养予以补充。 7、加强基础护理,保持病床单元的清洁、整齐,勤翻身,可在床上活动四肢。 8、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紧张情绪。绝对卧床休息,绝对禁烟、禁酒, 病人缩唇式呼吸、体位引流及有效的咳嗽、咳痰。 十一、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护理 1.术前护理: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检查目的和配合的方法,以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取得合作并签署 知情同意书。病人术前 6 小时禁食水,以防误吸。病人若有活动性义齿应事先取出。 2.术前用药:评估病人对消毒剂、局麻药或术前用药是否过敏,防止发生过敏反应。术前半小时遵医嘱 给予阿托品 0.5mg 肌注,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给地西泮 10mg 肌注,具有镇静作用。 3.物品准备:备好吸引器和复苏设备,以防术中出现喉痉挛和呼吸窘迫,或因物的作用病人 的咳嗽和反射,使分泌物不易咳出。 4.操作过程: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反应,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遵医嘱予 以处理。根据需要配合医生做好吸引、灌洗、活检、治疗等相关操作。 5.术后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发热、胸痛、呼吸困难;观察分泌物的颜色和特征。向病人说明术 后数小时内,特别是活检后会有少量咯血和痰中带血,不必担心,对咯血者应通知医生,并注意窒息的发 生。 6.术后 2h 内禁食禁水以避免误吸,麻醉消失、咳嗽和反射恢复后可进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前试验小口喝水,无呛咳再。 7. 减少咽喉部刺激,术后数小时内避免吸烟、谈话和咳嗽,使声带得以休息,以免声音嘶哑和咽喉部疼 痛。 第三节、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 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 休息与体位:心功能一级者适当休息,避免过重体力活动;心功能二级病人体力活动稍受,应注 意休息;心功能者体力活动明显受,应以卧床休息为主;心功能四级者体力活动完全,应绝 对卧床休息,因病情不能平卧者给予半卧位,避免用力和不良刺激。 3. 饮食护理:低脂清淡饮食、禁烟酒。有心力衰竭者钠盐及入水量;少食多餐,多吃新鲜蔬菜及水 果,保持大便通畅。切勿用力排便,以防意外,凡三天未解大便者,给以缓泻剂或开塞露等。 4. 病情观察: (1) 测量脉搏、心率、心律,一般测 1 分钟,如脉搏不规则,应连续测 2 分钟,有脉搏短绌时, 需 2 人同时测心率与脉搏,并做好记录。注意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尿量、体重、咳痰 量及性质的变化。 (2) 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并取半卧位。肺水肿病人可吸入经 50%酒精湿化的氧气。 (3) 如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发绀、脉搏骤变、剧烈胸痛、腹痛、晕厥或意识障碍等立即通知医生 并配合抢救。 5. 药物治疗护理:用洋地黄类或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严格掌握给药时间及药物剂量,静脉注射时间不 应小于 10 分钟, 。每次给药前及给药后 30 分钟应监测心率。如心律突然变化、变慢或不规则时,应考虑 洋地黄药物中毒。脉搏<60 次/分,可先停药并通知医师,观察有无恶心、、头晕、视物不清、黄视、 耳鸣、心律不齐等中毒表现。注射利尿剂应注意尿量及电解质变化。 6. 7. 皮肤护理:长期卧床及水肿的病人,应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 备好急救器械和药物,如心电图机、除颤仪、氧气、吸痰器、强心剂、镇静剂、抗凝剂、升压药及抗 心律失常等。仪器要放在,药品要齐全,并经常检查,保持足量。 8. 9. 掌握心肺复苏术和一般心电图知识,熟悉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处理原则。 心理护理:关心体贴病人,及时询问病人需要,适时进行心理护理,缓解病人恐惧、忧虑等不良情绪。 10. 健康宣教:做好出院前宣教工作。嘱病人避免受累、情绪激动、风寒潮湿等。预防感冒,忌饱餐和食 用刺激性食物,以防诱发心衰。并嘱定期来医院复查。 二、心力衰竭 1. 2. 按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休息与体位:轻度心力衰竭时可适当卧床休息,心衰较重时要绝对卧床休息,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有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时,采取半坐卧位或坐位;两腿下垂,也可使用床上桌。多做被动运动,以预 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3. 4. 5. 6. 饮食护理:遵医嘱给予少盐(3~5g/天) ,易消化、高维生素饮食,少量多餐,忌饱餐。 氧疗:一般 2~4 L/分钟的鼻导管吸氧。急性心衰发作时,立即给高流量氧气吸入(6~8L/分钟) ,湿 病情观察: 观察早期心力衰竭及心力衰竭加重临床表现, 若出现乏力、 呼吸困难加重应通知医生处理。 药物治疗护理: 化瓶内加入 50%酒精。 如出现休克、阿斯综合征、动脉栓塞、肺性脑病、严重心律紊乱时,应及时配合医师抢救。 (1)输液速度不超过 40 滴/分钟,血管扩张药物一般为 8~12 滴/分,不超过 20 滴/分。 (2)使用洋地黄时,剂量准确,经稀释后缓慢注射(10~15 分钟) ,使用前测脉搏或心率,若心率或脉搏 小于 60 次/分,或节律异常,或出现恶心、、视物模糊等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3)应用扩血管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及有无头痛;应用硝普钠时,应现配现用并注意避光;应用 ACEI 类药物时,应注意肾功能改变。 (4)应用利尿剂时应观察用药效果,准确记录出入液量,注意电解质平衡,以防止低钾低氯,必要时及 时补充。 7. 8. 9. 皮肤护理:有水肿时,应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 保持大便通畅,嘱病便时,切勿用力过猛。必要时应用小剂量润肠剂,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健康指导:指导病人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合理调 节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和充足睡眠;注意保暖以防发生呼吸道感染;严格按医嘱服药,不能随意增减或中 断药物治疗,定期门诊随访。 三、心律失常 1.按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休息与体位:严重心律失常病人应卧床休息,心律失常发作导致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时采取高枕 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左侧卧位加重病人不适感。 3.饮食护理:给予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 4.心理护理:消除病人恐惧心理,避免情绪激动,必要时吸氧。 5.病情观察:严重心律失常者应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心律、心率、心电图、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 变化。发现频发室性早搏(每分钟 5 次以上) 、多源性、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等,应 通知医生。做好紧急电除颤或临时起搏器置入术的准备。 6.药物治疗护理 (1)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静注是速度宜慢(腺苷除外)一般 5-15 分钟注完,静滴 药物时尽量用输液泵调节速度。 (2)利多卡因是治疗快速室性异位心律的首选药物,但需注意剂量和给药的速度。静脉注射 1~2mg/kg, 但一次量不得超过 300mg,否则,因短时间内用量过多,很可能出现神经系统毒性症状。如嗜睡、抽搐、 感觉异常及心脏传导阻滞等。 (3)奎尼丁及普鲁卡因酰胺有心肌、血管扩张的副作用,会导致血压下降。使用前后应观察血压、 心率,若血压值低于 90/60mmhg 或心率低于 60 次/分钟,应停药并与医师联系,以防发生晕厥或阿斯综合 征。 (4)安、异搏停均有心肌收缩力作用。可导致血压下降、心动过缓,需要观察血压与心率变化。 静脉注射时,必须用葡萄糖稀释,在心电图监护下缓慢推注。 (5)乙胺碘呋酮对窦房结及房室结有作用,可导致心动过缓,大剂量可致房室传导阻滞,少数出现 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应严密观察心率,并定期查心电图。 (6)口服的抗心律失常药大部分有胃肠道的反应,须在饭后服用,或同时用辅助药物,避免发生恶心、 反应。 7.对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病人,可采用反射性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如:屏气后用力呼吸;刺激咽 喉部引吐;眼球和颈动脉窦等机械方法。眼球和颈动脉时,不要同时两侧,时间不超过 10~ 30 秒,并观察心率和心律。 四、冠心病 1. 休息与体位 (1)确诊冠心病的病人,可适当减少体力活动,当心绞痛发作时则应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发生急性 (2)心肌梗死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1 周,有并发症时相对延长卧床时间。 2. 饮食护理:低胆固醇、低动物脂肪、低盐饮食。不易过饱,少食多餐,禁烟、禁酒。 3. 病情观察 (1)注意心率、节律变化,心律失常时测脉搏应数 1 分钟; (2)心绞痛发作时,注意观察疼痛的部位、持续时间、面色、表情及用药疗效,行床边心电监护,注意 ST 段的变化,如疼痛性质发生变化或心绞痛发作频繁、加剧,立即告知医生做床边心电图,注意急性心肌 梗塞的发生,并配合医生做好急救处理。 4. 健康指导 (1)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受凉,情绪激动等; (2)指导病人掌握防护及自救知识。 (一)心绞痛 1. 休息与活动 (1) 心绞痛发作时,嘱病人停止活动,立即卧床休息,协助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解开衣领。 (2) 避免重体力劳动以免诱发心绞痛。 2. 病情观察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心律变化和有无面色改变,大汗、 恶心、等。 (2)嘱病人疼痛发作或加重时告诉,心肌梗死。 (3)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3. 用药护理 (1)遵医嘱给予或硝酸异山梨酯舌下含服,若 3~5 分钟仍不缓解,可再服 1 片。 (2)静脉滴注应监测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注意滴速的调节。部分病人出现面部潮红、头痛、头 晕、心悸、心动过速是由于药物扩张血管造成的。 (3)应用血管扩张药时,病人宜先平卧片刻;青光眼、低血压病人忌用血管扩张药。 4. 心理护理:安慰病人,缓解紧张不安情绪,以减少心肌耗氧量。 5. 健康指导 (1)指导病人摄入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高纤维素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戒烟、烟酒,肥胖 者控制体重,适当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 (2)指导病人避免诱发心绞痛的因素及发作时应采取的方法。 (3)按医嘱服药,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应放在易取处,且放在棕色瓶中保存。 (4)定期进行心电图、血糖、血脂检查。 (5)如疼痛较以往频繁、程度加重、服用不易缓解,伴出冷汗等,应即刻由家属护送至医院就 诊,心肌梗死的发生。 (二)心肌梗死 1.按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 病人应住入重症监护病房。病室保持安静、避免不良刺激。 3. 休息与体位:绝对卧床休息 3~5 天,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有并发症时卧床时间延长。给予镇静药或 镇痛药,稳定病人情绪,。 4. 饮食护理:给予低钠、低脂、低热量、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切忌过饱。 5. 密切观察病情,观察有无三大并发症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 ①严密观察示波器上的心电图变化,如有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立即用利多卡因 50-100mg 静脉注射, 发生室颤时,尽快配合医师采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心率低于 50 次/分,可用阿托品治疗。 ②密切观察血压、、表情、面色、出汗、心率、尿量、口渴、末梢循环等。如有休克发生,每 10-15 分钟测血压、呼吸、心率一次。记录尿量。取休克卧位,注意保暖。根据休克的不同原因,按医嘱采取不 同疗法:如补充血容量,给升压药、血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纠正酸中毒等。若用升压药时应防止液体 外渗,以免引起组织坏死。 ③严密观察心率、呼吸、肺部罗音的变化。如有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 ,要安慰病人,使其安 静,按医嘱给予吗啡或杜冷丁、利尿剂与血管扩张剂。无低血压、呼吸困难病人可选用半卧位。备好各种 药物与器械,积极配合治疗。 6. 用药护理: (1)观察溶栓药物、抗凝血药物的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胸痛缓解情况,注意有无皮肤黏膜及其他 部位的出血。 (2)及早解除疼痛,遵医嘱给予吗啡或杜冷丁止痛。注意有无呼吸等不良反应。给予硝酸酯类药物 时应随时监测血压的变化,维持收缩压在 100mmhg 以上。 (3)溶栓后须判断溶栓是否成功 ① 胸痛 2 小时内基本消失。 ② 心电图抬高的 ST 段于 2 小时内回降50%。 ③ 2 小时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④ 血清 CK-MB 酶峰值提前至 14 小时内出现。 ⑤ 冠脉造影直接判断冠脉是否再通。 7. 基础护理: (1)间歇或持续氧气吸入 2~3 天,流量为 2~5L/分钟。 (2)准确记录出入液量。 (3)保持大便通畅,3 天无大便可给予缓泻剂,切勿用力排便。 (4)加强皮肤护理,可酌情使用气垫床。 7.心理护理:应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安慰工作,关心体贴患者,并重视患者及家属的感受,解除紧张、 恐惧心理,以配合治疗。 8. 健康指导:调整生活方式;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避免饱餐;肥胖者热量摄入,控制体重;防止 便秘;保持情绪稳定;服药,定期复查。 五、高血压病 1.运动与休息:轻度高血压可做一般日常工作;中度高血压适当休息;严重高血压尤其舒张压在 110mmhg 以上者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减少,充足的睡眠。 2.饮食护理: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为主,钠盐,每天应低于 6 克。充足的钾、钙摄入,多吃 绿色蔬菜、水果、豆类食物,增加粗纤维食物,预防便秘,戒烟限酒,控制体重。 3. 病情观察:定期监测血压,做好记录。发现血压急剧升高,剧烈头痛、、大汗、视物模糊、面色 及改变,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状时,立即通知医生。 4. 药物治疗护理:熟悉各种降压药物的使用方法及副作用,如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有头痛、面色潮红、 下肢等不良反应,使用利尿剂防止低钾和体位性低血压。告知病人不能擅自突然停药。 5. 高血压心脏病病人如有心力衰竭,按心力衰竭护理,伴有冠状动脉硬化者,常突然心绞痛,应立即通 知医师,协助处理。 6. 高血压危重症护理 (1)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协助生活护理。 (2)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3)安定病人情绪,必要时用镇静药。 (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用硝普钠降压时,注意该药溶液对光,需新鲜配制,黑布包裹,并做好血 压监护。大剂量或应用时间较,可发生硫氰酸中毒,应酌情应用。脱水药滴速宜快等。 6. 健康指导 (1)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引起高血压的各种因素及高血压对健康的危害,引起病人足够的重视。长期 饮食、运动、药物治疗。 (2)指导病人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补充适量蛋白质,肥胖者控制体重。 (3)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保持大便通畅,劝戒烟,限饮酒,劳逸结合,充足睡眠,保持乐观情绪。 (4)根据年龄及病情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当运动中出现头晕、心慌、气急等症状时应就地休息。 (5)告诉病人及家属降压药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与不良反应,并提供书面资料。教育病人遵医嘱 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突然撤换降压药物,病人或家属定时测血压并记录,定期门诊复查。 若有各种不良反应随时就诊。 六、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护理常规 一、目的 人工心脏起搏是用人造脉冲电流刺激心脏,带动起搏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缓慢的心律失常,也可 治疗异位快速心律失常及诊断。 二、术前准备 1. 用物准备 常规消毒治疗盘一套、起搏器手术包、起搏器、起搏导管一套、电极、无菌手套、心电监护仪,除颤器、 氧气、吸引器、气管插管、呼吸机及各种急救药品、利多卡因等。 2. 病人准备 (1) 向病人及其家属作好解释工作,解除其顾虑及紧张情绪,以取得合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根据起搏器的需要,作相应手术部位备皮。 (3) 术前禁食。排空大小便。术前半小时给镇静剂。 (4) 建立静脉通道。吸氧。 3. 准备 如在床边作紧急临时起搏,术前病室内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准备 X 光机等。 三、术中护理 1. 2. 3. 4. 5. 6. 病人平卧,按常规消术部位皮肤。 临时起搏,常选用右股静脉穿刺或大隐静脉切开。如在紧急情况下,可用特制的穿刺针,从前胸壁刺 协助医师将电极导管送至右心室心尖部心内膜下,后连接起搏器,配合固定导管。 术中严格无菌操作。连续心电监护,注意观察心脏停搏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手术结束时,根据需要在伤口放置皮片引流,覆盖酒精纱布,用多头带加压包扎。 护送病人回病室,详细交代术中的情况,安置起搏器的类型起搏阈值及频率。 入右心室腔。永久性起搏选用头静脉切开。 四、术后护理 1. 术后应安置在监护病室内。嘱病人保持平卧位或略向左侧卧位 1~3 天,如病人平卧极度不适,可抬 高床头 30-60°。术侧肢体不宜过度活动,勿用力咳嗽,以防电极脱位。安置临时起搏器者,应绝对卧床 休息,尽量减少翻身,禁忌牵拉起搏导线h。如病情不稳定,心律不齐或停搏,可适当延长。 3. 伤口护理与观察:伤口局部以沙袋加压 12-24 小时,且每间隔 2 小时解除 5 分钟。定期更换敷料, 一般术后 7 天拆线,临时起搏器应每天换药 1 次。观察起搏器囊袋有无出血或血肿,观察伤口有无渗血、 红、肿,病人有无局部疼痛、皮肤变暗发紫、波动感等,及时发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监测体温变化, 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记录出入量,护理记录(包括水、电解质、血气分析,起搏阈值及起搏器故障等) 。 5. 密切观察并发症。如感染、起搏器故障、电极移位,偶有心脏穿孔(出现心包摩擦音、心包填塞症状) 、 膈肌收缩引起呃逆、血栓形成栓塞等,应早期预防,及早发现及处理。 6. 保健指导。起搏器知识指导,告知病人起搏器的设置频率及使用年限。指导其妥善保管好起搏器卡, 外出时随身携带。告知病人避免接近高压电场和各种电疗,避免接触各种电源,以防触电及引起心脏起搏 器故障;病人每天自测脉搏 2 次,出现异常及时就医,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心电图,检测起搏器 系统工作是否正常。 第四节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休息与体位:急性期病人应卧床休息,消化道大出血时应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的病人可逐步增加活 动量,但应避免过度劳累,以防止疾病复发。腹痛剧烈时,注意安全防护。 3.饮食护理: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急性胰腺炎、消化道梗阻病人应禁食、禁水。其他病人应根据病情, 遵医嘱合理安排饮食,注意饮食规律,忌生冷、粗糙、油腻、刺激性食物,忌烟、酒。 4.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生命体征以及有无恶心、、腹痛、腹泻、呕血、 黑粪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做好相应处理。 5.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合理安排用药,密切观察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做出相应的调 整。指导并协调病人正确采集各种标本,并及时送检。 6.准确落实各项特殊检查前后的护理,检查前常规禁食,肠道检查前按要求行肠道准备,以检查效 果,并做好检查治疗后的观察及护理工作,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7.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病人常因不能、恶心、、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造成 焦虑心理状态,以致影响食欲。因此,必须对病人进行耐心解释,给予鼓励和安慰,以消除紧张情绪, 加强疾病知识宣教,指导患者掌握发病规律性,做到身心休息,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疾病复发。 二、 急性胃炎 1. 按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 休息与体位:轻者卧床 1-2 日,严重者应卧床休息,以免引起晕厥和休克。 3.饮食护理:轻者可进流质饮食,如米汤、牛奶等,禁油腻食物,重者有剧烈或失水性酸中毒胃炎 应暂禁食,可由静脉补液;强酸中毒性胃炎需饮蛋白水及牛奶;强碱中毒引起者可饮柚汁和柠檬汁, 以起到中和作用。应少食多餐。 4. 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和皮肤颜色,以及有无脱水、酸中毒及休克表现。 (2)观察记录物的颜色、性质、量,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 (3)观察腹痛性质,必要时可用热水袋局部热敷,或遵医嘱给颠茄合剂口服。 5.严重病人可出现两眼凹陷、口干舌燥、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等脱水征,应多饮水和淡盐水或口服补 液盐。严格记录出入量,每日入液量为 3000-4000ml,24 小时尿量应为 1000ml 以上,重症病人应给予 补液,并遵守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见尿补钾的原则。 6. 急性腐蚀性胃炎的病人,禁忌洗胃,以防穿孔。 7.加强饮食卫生的宣传和指导。 三、慢性胃炎 1.按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休息与体位:病人应注意休息,减少活动,因急性应激造成者应卧床休息。 3.饮食护理:饮食应规律。以少渣、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质、易消化的温凉饮食为宜,避免 刺激性食物,急性大出血或频繁时应禁食。 4.病情观察:病人出现腹痛、恶心、等症状时,注意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物的 颜色、性质及量,及时报告医生,做出相应的处理。 5.药物治疗护理:观察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告知病人应禁用或慎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对胃粘膜有 刺激的药物,胶体铋剂,如枸橼酸铋钾应饭前半小时服用,为避免齿、舌变黑可用吸管直接吸取。 6.健康指导:加强保健指导,向病人及家属相关病因,并指导病人避免诱发因素。 四、消化性溃疡 1.按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休息与体位:急性期病人,应卧床休息;合并有上消化道大出血时应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适量运动, 避免过度劳累,避免情绪波动 3.饮食护理:指导病人饮食规律。溃疡活动期病人不适时可少量,不宜过饱。选择易消化、营养丰 富的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饮料,戒烟、酒,食物勿过热、过冷。若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梗阻、 穿孔时,应禁食。 4.病情观察 (1)观察生命体征的改变,重点观察腹痛的性质、部位、时间,物及粪便的颜色、性质、次数和量 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立即处理。 (2)并发症的观察:若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提示有出血;若上腹剧 痛、腹肌强直伴反跳痛提示穿孔;若感上腹饱胀不适,疼痛于餐后加重,反复大量带酸臭味食物, 提示幽门梗阻;若上腹疼痛失去规律且粪便隐血持续阳性,进行性消瘦、贫血,提示有癌变可能。若 怀疑有外科急腹症时,禁用镇痛药,待排除后,方可行腹部热敷或按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5.药物治疗护理:遵医嘱用药,解痉药应餐前 1 小时服用;抗酸药应饭后 2 小时和睡前嚼服,避免与奶 制品、酸性食物及饮料同服;H2 受体拮抗药及质子泵药应在餐中或餐后即刻服用。注意有无口干、 视物模糊、尿潴留、腹泻、头晕等不良反应。 6.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焦虑、急躁情绪,保持其乐观心态。 7.保健指导:指导和帮助病人去除诱发疼痛的因素,实施缓解疼痛的方法,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和结构, 戒烟、酒,避免过度紧张,禁用或慎用非甾体抗感染药。介绍疾病相关知识, 指导其按疗程服药, 定期复查。 五、胃癌 1. 按消化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 2. 化疗期及晚期胃癌病人应卧床休息。 3. 饮食护理:应鼓励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或半流质,提供良好的进餐,以增进病人 食欲。 4. 病情观察:注意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是否伴有其他症状。 5. 药物治疗护理:及时、准确的执行医嘱使用镇痛药物,并观察其效果及不良反应,最大限度减少病人 的痛苦。化疗药物应现配现用,注意静脉血管,掌握用药速度,观察不良反应,药液外渗。 6. 心理护理:指导病人保持乐观态度,消除悲观等不良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7. 保健指导:注意科学饮食,定期复查,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继发染。 六、肝硬化 1.按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休息与体位:肝功能代偿期病人,可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失代偿期病人以卧床休息 为主,可视病情安排适量的活动,大量腹水病人取半卧位。 3.饮食护理:遵医嘱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优质蛋白) 、高维生素、低脂少渣软食,避免刺激性强及生硬 食物,肝功能损害或血氨增高时应或蛋白质的摄入。腹水者应低盐或无盐饮食,且饮水量限 制在每天 1000ml 左右。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应以软食为主,片、丸、剂应碾碎后再服。 4. 病情观察 (1)根据病情随时观察、表情、性格变化以及扑翼样颤动等肝昏迷先兆表现。 (2)对躁动不安的患者,应用约束带、床栏等性措施,以免坠床。 (3)观察鼻、牙龈、胃肠等出血倾向,若有呕血及便血时,做好记录,及时与医师联系对症处理。 (4)有腹水者,应准确记录 24 小时出入液量,定时测量腹围、体重,观察腹水的消长,做好腹腔穿刺放 液前后护理,标本及时送检。 5.药物治疗护理:用利尿剂者,需观察效果及不良反应,监测血电解质,防止水、电解质失衡。以每天 体重减轻不超过 0.5kg 为宜;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服药时应药物磨成粉末, 以防止损失曲张的静脉 导致出血。 6. 心理护理:关心病人,指导病人遇事豁达开朗,保持心情舒畅。 7. 保健指导:肝硬化病人皮肤干燥、水肿,应保持床铺干燥、平整,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压疮及继发感 染,有黄疸者皮肤瘙痒时,轻者每晚临睡前行温水浴,重者局部可搽止痒剂;保持身心两方面的休息, 避免劳累;禁烟酒;预防感染;遵医嘱用药,避免使用对肝脏害的药物,定期复查。 七、溃疡性结肠炎 1.按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休息与体位:缓解期病人应注意适当休息,充足的睡眠,急性发作期或病情严重时应卧床休息。 3.饮食护理:急性发作期应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逐步过渡至质软、易消化、少纤维素又富含营养、 有足够热量(2500~3000kcl/天)的食物,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牛乳和乳制品,宜少量多餐。病 情严重者应禁食,按医嘱给予静脉高营养。忌食高脂肪、高产气的饮食。 4.病情观察 (1)注意观察腹痛的性质、部位、时间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若腹痛性质突然改变,应注意是否发生大出 血、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 (2)观察粪便的次数、量、性质,有无腹泻、便血、粘液脓血便等,准确留取标本送检,加强肛周护理, 大便后用温水清洗,必要时涂鞣酸软膏,若剧烈腹泻者,应及时补液,以防止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保留灌肠宜左侧卧位、臀部抬高 10cm。 5.用药护理 (1)腹痛者可遵医嘱用镇静药及解痉药,应注意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结肠扩张时,禁用抗胆碱能药物, 如阿托品。 (2)使用柳氮磺吡啶时,注意病人有无头痛、厌食、恶心、、皮疹、腹部不适、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 应,应遵医嘱餐后服药,定期复查血象。 (3)应用糖皮质激素者,应注意激素的不良反应,不可随意停药或增减药量,防止反弹,注意预防继发感 染。 (4)若行电子肠镜等检查,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 6.心理护理:告知病人及家属本病呈慢性过程,易反复发作,使其了解刺激、过度劳累可使病情恶 化,给病人以安慰和鼓励,减少焦虑等不理,正确对待疾病。 7.保健指导:合理休息与活动,合理饮食,保持情绪稳定,治疗,减少或避免复发,病人识别 药物的不良反应,不随意更换药物或停药。育龄妇女病情活动期避免妊娠,定期复查。 八、急性胰腺炎 1.按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休息与体位:急性期卧床休息,协助病人取弯腰、屈膝侧卧位,以减轻疼痛。注意防范病人由于疼痛 而烦躁不安导致坠床。 3.饮食护理:遵医嘱禁食、水,给予胃肠减压,保持引流管通畅,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做好口腔护 理。待疼痛症状消失后可从少量低脂、低糖流质开始,逐渐恢复饮食。 4.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发现改变、体温升高、血压下降、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皮 肤湿冷,紫绀、脉细、尿量减少等表现,及时告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抢救。 (2)注意观察腹痛性质的部位、程度、性质及伴随症状。 (3)频繁恶心、、腹泻者,注意观察物及粪便的量及性状。注意有无水、电解质紊乱的表现, 准确记录 24 小时出入液量。准确留取检验标本、及时送检。 (4)皮肤或巩膜黄染时,观察黄疸情况。 5.用药护理:遵医嘱用药,使用抗生素时,注意现配现用,严格无菌操作;疼痛剧烈时可遵医嘱给予解 痉止痛药。注意用药后疼痛有无减轻、性质和特点有无改变,禁用吗啡。禁食病人每天的液体入量在 3000ml 以上;应用生长抑素时,应注意使用的连续性,注意观察滴注速度。 6.心理护理:关心和鼓励病人,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增强治疗信心。 7.保健指导:介绍疾病相关知识,积极治疗胆道疾病,养成规律习惯,戒烟、酒,避免高脂肪饮食 及暴饮暴食,预防复发。 九、上消化出血 1.按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休息与体位:少量出血者应卧床休息,大出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至出血停止。平卧位并下肢略抬高, 时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或误吸,做好安全防护,防止直立性低血压引起晕厥。 3.饮食护理:活动性出血期应遵医嘱禁食,加强口腔护理,出血停止后,给予无刺激、易消化、温凉流 质,逐步过渡为半流质、软食,注意规律进餐;少量出血无者,可进温凉、清淡流质饮食,出血 停止后渐改为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性半流质或软食,少量多餐,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出血后 3 天未解大便患者,慎用泻药。 4.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 (2)观察、末梢循环、尿量、呕血及便血的色、质、量。 (3)如有头晕、口渴、心悸、出冷汗、血压下降、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等情况,及时报告医师,紧急处 理,立即建立静脉通,迅速实施各种抢救措施,配血输血等。 (4)动态监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网织红细胞计数、尿素氮等。 5.用药护理: (1)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准确备好急救用品。若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应 配合医生行三腔双囊管止血或急诊内镜止血,并做好相应护理。 (2)使用特殊药物,如垂体后叶素时,应严格掌握滴速不宜过快,如出现腹痛、腹泻、心律失常等副作 用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6.做好胃镜检查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多主张检查在出血后 24~48 小时进行。检查前需先补充血容量纠 正休克。 7.心理护理:安抚病人,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使其有安全感。 8.保健指导: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减少再度出血的,生活起居及饮食要有规律,学会早期识别出血 征象及应急措施。 十、胃镜检查术护理 一、目的 1. 对不明原因的上消化道出血及疑有胃部病变,而钡剂多 X 线检查无肯定结果者,以明确诊断。 2. 在纤维胃镜或电子胃镜下,摘除胃内小息肉,取胃内异物及时急性胃出血止血。 二、术前准备 1.用物准备:胃镜,剂,冷兴源器,5ml 注射器及 7#针头,注射盘,无菌手套,弯盘牙垫,润滑油, 纱布,盛有甲醛固定的标本瓶,抢救药品及器械。 2.病人准备 1) 2) 3) 4) 检查前说明检查的目的和配合方法,以消除顾虑。 术前禁食 8h,有幽门梗阻者,应先抽尽胃容物,必要时洗胃。 术前半小时,肌注安定和阿托品 0.5mg,有假牙者取下。 选择药物时咽部进行麻醉,病人做吞咽动作,借以麻醉咽喉下部。 三、操作及护理 1. 取左侧卧位,头稍后仰,放松腰带及领扣,口边置弯盘,套上牙垫后,将胃镜的连接部插入冷光源镜 座上,接好线. 协助医生将胃镜缓慢插入,嘱病人做吞咽动作,插至食管上部时,嘱病人咬好牙垫。 3. 镜端通过喷门入胃,即向胃内注气,并协助,留取样品及时送检。 4. 术后禁食,2 小时后流质饮食,做活组织检查者,禁食一天。 5. 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咽部水肿现象,如有咽痛及异物感,可用温盐水或含喉片,如有黑便、头晕、脉 速者,应予积极处理。 十一、电子结肠镜检查术护理 一、目的 1. 2. 明确下消化道疾病病变部位、性质; 治疗息肉、止血及取异物。 二、术前准备 1. 2. 向患者解释检查目的、方法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取得合作; 检查前 3 天开始吃少渣饮食,检查当日上午禁食,检查前一日晚临睡时口服蓖麻油 30ml;检查前 4h 口服清肠液 3000m; 3. 疑有肠梗阻者,需行清洁灌肠。 三、术中配合 1. 2. 3. 4. 取左侧位,裤子褪至膝部,双腿屈曲; 插镜前涂润滑油,嘱患者放松; 手托蘸有润滑的纱布,握持镜身,协助术者插入肠镜; 插镜过程中根据需要嘱患者变换体位。 四、术后护理 1. 活检及息肉摘除术后给予无渣饮食 3 日; 2. 重视患者主诉,密切观察血压和腹部体征,肠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第五节 泌尿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 泌尿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 活动与休息:急性期及严重的肾衰竭者绝对卧床休息至临床症状缓解、活动能力恢复后可逐步增 加活动量,恢复期可适当活动。 2. 饮食护理:按医嘱给予适量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低磷或优质蛋白饮食,加强治疗饮食护 理。 3. 密切观察病情:每天监测体温、脉搏、呼吸 4 次,持续 3 天,如有及尿量的变化或血尿、尿闭、 水肿加重、血压升高、嗜睡及频繁恶心、或抽搐等症状及时告知医生,并做好记录。 4. 控制体液平衡:有水肿者,按医嘱准确记录出入液量,每周测腹围、体重一次,对卧床病人加强皮肤 护理,防止压疮的发生。 5. 药物治疗护理:使用利尿药应观察尿量,使用降压药时应观察血压及有无头晕等不良反应。肾区钝痛 可按医嘱给予局部热敷,肾绞痛按医嘱局部热敷及给予镇痛及解痉药,并观察用药后疼痛缓解情况。 6. 健康指导:熟悉并做好肾脏专科各种检查宣教,如尿培养及其他尿液检查标本的留取方法,肾脏特检 及透析疗法的术前、术后护理。 二、 急性肾小球肾炎 1.活动与休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保暖,待水肿消退、尿量增多、血尿或明显镜下血尿消失,血 压恢复正常后可逐步增加活动量,3 个月内避免体力活动。 2.饮食护理:急性期对蛋白和水分应予一定,对有水肿或高血压者应食盐的摄入,1-3g/d 为宜, 水肿明显和尿量减少者还应水分摄入;肾功能减退有氮质血症者应蛋白质摄入,20g/d 为宜, 应尽量多摄入优质动物蛋白质,补充各种维生素。 3.密切观察病情:每天记录尿液颜色、量及性状,注意眼睑及水肿有无加重,有无头晕、头痛情况, 注意测量血压,血压异常时通知医生并遵医嘱给予处理。 4.药物治疗护理:遵医嘱给予利尿剂,注意观察用药效果。使用降压药时应观察血压及有无头晕等不良 反应,并注意有无电解质失调及恶心、直立性眩晕、口干、心悸等不良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 生做好处理。 5.控制感染:有感染灶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指导协助患者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注意个人卫生、保持 口腔和皮肤清洁。 6.心理护理:改善病人焦虑、烦躁及抑郁情绪。 7.透析护理:合并急性肾衰竭者,及时做好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护理至肾功能恢复。 8.健康指导:指导病人出院后定期到复查,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链霉素、 庆大霉素等,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 三、 慢性肾小球肾炎 1.活动与休息:急性发作期及水肿严重时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可适当活动。 2.饮食护理:饮食遵医嘱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宜用优质蛋白。有高血压、明显水肿者应控制水和食 盐的摄入。长期有蛋白尿病人如肾功能正常可适当补充生物效价高的动物蛋白,如鸡蛋、牛奶、鱼类 和瘦肉等;已有肾功能减退者,应适当蛋白质的摄入(30g/d) ,低盐饮食,钠盐摄入低于 3g/天; 同时严格控制水的摄入。 3.口腔护理:加强口腔护理,经常漱口,以除去氨味,增欲,预防口腔炎。 4.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每天温水擦洗,减少尿素对皮肤的刺激。水肿明显者,加强皮肤护理,可 酌情抬高患肢,减少水肿,预防压疮发生。 5. 预防感染: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6.密切观察病情:根据医嘱准确记录出入液量测血压、体重并记录。注意有无头痛、萎靡、意识恍 惚、抽搐、恶心、等尿毒症脑病症状及电解质情况,必要时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对症处理。 7.药物治疗护理:如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药等应观察有无消化道溃疡、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倾向、 感染以及白细胞下降等。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得自行停药、减药。 8.心理护理:加强心理护理,要多安慰、鼓励病人。 9.健康指导:指导病人出院后用药,定期复查、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防止感冒,避免使用对肾 脏有毒性的药物,如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多肽类、磺胺类及止痛剂等。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 免疫力。 四、 肾病综合征 1. 活动与休息:活动期严重水肿,合并胸腔积液、腹水及呼吸困难者,给予绝对卧床休息,保持肢 体的适当活动;病情稳定后尿量逐渐增加时,可逐渐增加活动量;改变体位时应缓慢,防止直立性低 血压的发生。 2. 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低盐、低脂、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蛋白质摄取量 1.0g(kg..d),以 优质蛋白质为主。 3. 密切观察病情:监测体温变化,高热时及时遵医嘱做好降温处理;观察水肿情况每天 1 次,注意 血栓、栓塞、感染及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观察有无呼吸困难、肢体循环受阻及急性少尿。 4. 药物治疗护理: (1) 观察降压药及利尿剂的疗效,注意有无电解质失调及恶心、直立性眩晕、口干、心悸等不良 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做好处理。 (2) 使用抗凝药物时注意观察出血倾向,必要时提醒医生停药。 (3) 使用激素时应做好药物宣教,防止自行增、减药量。 (4) 使用环孢类药物需监测血药浓度,观察肝肾毒性、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高血钾、多毛及牙 龈增生等不良反应。 5. 预防感染: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减少,寒冷季节外出注意保暖,室内保持气通风换气。 6. 控制体液平衡:根据医嘱记录出入液量。测体重每天 1 次,并记录。 7. 口腔及皮肤护理:保持口腔、皮肤及会阴部清洁,翻身时避免损伤皮肤而继发感染,对受压部位经常 进行按摩,防止褥疮发生。 8. 做好心理护理及保健指导,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定时复查。 五、 肾盂肾炎 1. 活动与休息:急性肾盂肾炎或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可进行适当活动。 2. 饮食护理:急性期宜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24 小时排尿 量应在 1500ml 以上,以促进细菌及毒素的排出;慢性肾盂肾炎病人伴有水肿、高血压时,应水 的摄入,一日不超过 1000ml,饮食需低盐、低蛋白。 3. 口腔及皮肤护理:晚期伴有尿毒症的病人,呼吸有氨味,应注意口腔护理;慢性重症病人应保持皮肤 清洁,防止褥疮。 4. 心理护理:加强心理护理,经常安慰和鼓励病人。 5. 健康指导:协助病人正确留取尿标本,确保尿标本不受污染并及时送检,教育病人避免憋尿,保持外 阴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复发。注意月经期、新婚期、产褥期卫生,避免细菌感染。 六、 急性肾功能衰竭 1. 活动与休息:应绝对卧床,以减轻肾脏负担,保持安静,有高热、昏迷或心力衰竭者,均按相关 常规护理。 2. 饮食护理:遵医嘱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优质蛋白饮食,蛋白质摄入量为 0.5g/(kg.天), 酌情水及钾、钠盐的摄入量。 3. 病情观察: (1)注意观察尿量、色、质,少尿期应每小时测量尿量、严格记录;尿失禁,昏迷着可插尿管、接尿袋, 以利标本观察、收集、化验。 (2)监测血钾,血钾高于正常值时,应禁食含钾高的食物。如桔子、香蕉、蘑菇、山楂、枣等,并密切 注意患者心率、心律的变化。 (3)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注意血压变化,如出现高血压应及时采取措施。 4. 药物治疗护理:遵医嘱给予利尿剂、脱水剂。注意大剂量静脉注射利尿剂如速尿时可产生耳鸣、面红 等副作用,应注意注射速度不宜过快;并注意观察用药效果。 5. 预防感染:保持口腔、皮肤及会阴部的清洁,预防感染。 6. 控制体液平衡:根据医嘱准确记录 24 小时出入液量,急性肾衰少尿期应严格控制入水量,每日进水 量应约为前 1 日排出量加 500ml。多尿期应注意发生低钠、低钾血症,根据医嘱调整液体量,监测电 解质。 7. 透析护理:做好各种透析疗法的术前准备及术后观察护理并记录。 8. 禁用库存血,需大量输血时应使用新鲜血。 9. 心理护理:做好心理疏导,给病人以必要的心理支持,疾病相关知识指导,以减轻病人的不安情绪和 恐惧感。 10.健康指导:指导病人出院后定期复查,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等。 七、 慢性肾功能衰竭 1. 活动与休息:终末期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对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应加强措施。 2. 饮食护理:遵医嘱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磷、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蛋白质摄入量为 0.6g/(kg.天)。如行腹膜透析者蛋白质供给量应为 1.0g/(kg.天)。 3. 心理护理:对产生悲观情绪的应鼓励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意识改变、酸中毒情况、物和排泄物的性质、血压变化,以及心衰、心 包摩擦音、电解质紊乱等表现。 5. 控制体液平衡:根据医嘱正确记录 24 小时出入液量、测体重。对血压高、水肿、心力衰竭及尿少、 无尿者应严格控制入量。 6. 贫血与出血病人:按医嘱输注新鲜血,滴速宜慢,并注意输血反应及时处理。 7. 口腔及皮肤护理:预防口腔感染,防止皮肤破溃。皮肤瘙痒时易抓破,应剪短病人指甲,给予温水擦 浴,保持皮肤清洁。床铺应清洁、干燥、平整,预防压疮发生。 8. 透析护理: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的病人应执行透析护理常规。 9. 健康指导:指导病人生活规律,预防感冒,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卫生,按时测量血压,保持愉快, 定期复查。 第六节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 按内科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 休息与活动:轻症或恢复期可适当活动,重症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 3. 饮食护理: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多种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4. 病情观察:观察有无发热、贫血及出血情况。若出现突然头痛、喷射性、视物模糊及意识障碍等 颅内出血征象,应及时告知医生,配合抢救。 5. 药物观察: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鼓励病人多饮水,促进尿酸排泄。 6.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尽量减少和避免肌内注射,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 7. 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用软毛刷刷牙,选择合适漱口液,于餐前、餐后及睡前含漱。 8. 肛周护理:保持大便通畅,每次便后清洁肛周或用 1:5000 的高猛酸钾溶液坐浴,防止肛周感染。 9. 健康指导:使病人掌握与本病有关的基本知识,加强心理护理,树立治疗信心。 10. 预防感染:保持病室清洁及空气流通,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减少或,避免交叉感染。 二、缺铁性贫血 1. 按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2. 休息与活动:轻、中度贫血者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血红蛋白 40g/L 以下者应卧床 休息。 3. 饮食护理:补充营养和含铁量丰富的食物,如肉类、动物血、香菇、肝、豆类、蛋黄、菠菜等,要注 意多样化及均衡饮食。 4. 病情观察:观察贫血的一般症状,如倦怠,头晕,皮肤、黏膜苍白,心悸,呼吸困难,水肿等。 5. 药物护理:口服铁剂宜饭后服用,避免与茶、咖啡、蛋类、乳类等食品同时服用。口服液体铁剂时应 使用吸管,避免牙齿染黑。注射铁剂应采取深部肌内注射,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静脉注射铁剂的速 度宜缓慢,匀速,备好急救药品以防发生过敏性休克。 6. 输血护理:输血治疗时,应做好输血前准备并密切观察输血反应。 7. 健康指导:重度贫血病人注意卧床休息,增强营养,纠正偏食习惯,多食含铁多的食物。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 1. 按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2. 活动与休息:根据贫血的程度适当休息和活动,重度贫血者绝对卧床休息。 3. 病情观察:急性期观察发热、出血部位及程度,严重感染和颅内出血。慢性型应观察贫血程度、 药物疗效及有无转为急性型倾向。 4. 发热护理:高热时按高热护理常规,避免用酒精擦浴。 5. 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好皮肤清洁卫生,预防口腔、阴部、肛周感染。 6. 健康指导:告知如何预防感染和出血,指导正确服药。避免接触对造血系统害的化学、物理因素 和药物,定时复诊。 四、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 按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2. 休息:应卧床休息,出血严重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3. 饮食护理:给易消化,富有营养,高维生素的饮食,有消化道出血者应禁食,或给温凉流质,用激素 病人给低盐高钾食物。 4. 病情观察:注意观察有无出血症状,给予处理,皮肤黏膜,勿受外力碰撞,有内脏出血表现时, 应采取紧急措施,并做好输血准备工作。 5. 心理护理:此病多见于女性青年:以月经过多或子宫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起病缓慢且反复发作,常 引起贫血,影响工作和生活因而有焦虑,郁闷的心理状态,应帮助病人而对现实,配合治疗。 6. 观察激素的作用及副作用:如出现高血压、糖尿病、消化性溃疡及出血感染,水及电解质紊乱,柯兴 氏征侯群等,必要时向病人作适当解释工作,以求得舍用。 7. 健康指导:指导病人防止皮肤黏膜损伤,衣着稍宽大,避免粗硬食物。学会突然出血时自救方法,忌 用某些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女性病人应避孕。 五、 白血病 1. 按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2. 休息与活动:卧床休息,防止晕厥。 3. 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化疗期间以清淡饮食为 主,防止口腔黏膜破溃出血。 4. 病情观察:注意出血部位及程度,如有剧烈头痛、恶心、,视物模糊等颅内出血早期症状,应及 时告知医生,配合紧急处理。 5. 发热护理:高热时按高热护理常规,禁用酒精擦浴。 6. 化疗护理:注意观察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局部血管反应、骨髓、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等。 7. 预防感染: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流通,每天定时紫外线 分钟,病人粒细胞数低于 500/ul 时, 应安排单人房间进行性隔离,避免受凉,防止交叉感染。做好口腔、鼻腔、皮肤及肛周护理,防 止感染。 8. 健康指导:使病人掌握疾病知识,保持乐观,按期维持治疗及强化治疗,定期随访血象,若 有发热、出血、关节疼痛等应及时就诊。 六、 化疗病人护理常规 1. 做好化疗前血象、骨髓象检查。 2. 饮食护理:加强营养,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并注意补充水分。 3. 药物护理:化疗药物应现配现用,剂量准确,注射时防止外渗,应先用盐水穿刺再注射,输注完毕用 盐水冲后拔针。 4. 病情观察:观察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脱发、口腔炎,粒细胞减少等,遵医嘱对症处 理。 5. 预防感染:,加强无菌操作,有条件的病人应安排在无菌层流室病房进行治疗,加强基础护 理,避免受凉。 6. 心理护理:多鼓励和安慰病人。 第七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内分泌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 2.休息与体位:轻者休息或卧床休息,危重或行特殊检查者绝对卧床休息。 3.饮食护理:根据不同疾病给予饮食指导,嘱患者严格遵守膳食制度。 4.测量生命体征和体重,糖尿病病人还要测量身高和腹围,并做好记录。 5.危重病人应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经常巡视观察病人情况,发现异常告知医生并及时处 理,同时做好护理记录。 6.了解、掌握内分泌疾病各种检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并做好各种 检查的准备工作,按时收集各种化验标本。 7.心理护理:给予心理指导,安定患者情绪,消除顾虑,愉快接受治疗。 8.健康教育: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他们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定期复查。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 1.体位与休息:将病人安置于安静、无强光刺激的房间,充分休息,危重病人合并心脏病,感染等 应卧床休息。 2.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碘饮食。膳食中可以各种形式增加奶类、蛋类、瘦肉 类等优质蛋白。多饮水,禁刺激性食物。有腹泻时应食用含纤维素少且易消化食物。 3.心理护理:关心体贴病人,态度和蔼,以减少病理负担,避免情绪激动。 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防止甲亢危象。如发现病人持续高热、心率快、躁动不安、血压上升、 、大汗等,应立即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5.药物治疗护理:遵医嘱指导病人按时按量服药,注意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如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皮疹、发热、关节痛及肝功能损害等。当白细胞低于 3.0×10 /L 时,应进行性隔离,医务人员应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及隔离制度。 6.突眼症护理:有恶性突眼、眼睑闭合不全者,应注意角膜和球结膜。日间外出戴墨镜,以避免风、 光、尘的刺激;避免用眼过度,保持眼部清洁,合理使用眼药水;睡前可适当抬高头部以减轻眼部肿 胀,还可涂眼膏、戴眼罩以防感染。 7.手术或放射性 131I 治疗的病人:应做好术前宣教和术后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发生。 8.健康指导:注意生活规律,加强营养,服药,定期复查。 9 三、 甲状腺功能减退 1.体位与安全:注意休息,轻病人适当活动,合并心肾功能不全及黏液性水肿者,应卧床休息,有嗜睡 或症状时应加强安全防护。 2.饮食护理:摄取平衡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低盐、低脂饮食,严重水肿者 无盐饮食。鼓励病人富含粗纤维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3.药物治疗护理,观察甲状腺药物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如出现心动过速、失眠、兴奋、多汗等甲亢 症状通知医生,遵医嘱减量或暂停用药。 4.观察病情及对症护理 (1)体温偏低或畏寒者,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2)皮肤干燥、粗糙者,加强皮肤护理,每天用温水擦浴或涂搽润肤霜,以防干裂、脱屑。 (3)及时处理黏液性水肿性昏迷。其表现先有嗜睡,继而低温、呼吸浅慢、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可伴 低血糖、低钠血症、二氧化碳潴留。 (4)合并心包积液、冠心病、高血压者,应注意观察心率、心律及血压变化。 (5)合并水肿者,应遵医嘱记录出入液量,定期测体重,观察水肿消退情况。 (6)经常便秘者,应多吃蔬菜水果,适当活动以增加胃肠蠕动,必要时遵医嘱服用缓泻剂。 5.心理护理:多与病人交流,提供心理支持。 6.健康指导: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各类感染;按时正确服药,原发性甲减需终生替代,用药不能间断, 服药过程中,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四、甲状腺危象 1.急救处理 (1)昏迷病人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予以吸氧。 (2)建立静脉通道,大量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如能饮水,应鼓励病人自己饮水。必要时进行中 脉压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尿量决定补液的量。 (3)遵医嘱抽取血标本查血常规、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甲状腺激素全套等。 (4)遵医嘱用药,昏迷病人不能口服者插胃管,将药物磨碎后鼻饲给药。 2.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病人、瞳孔的变化。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持续心电监护,监测心率、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 (3)昏迷病人留置导尿,详细记录出入液量的变化。 (4)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观察腹泻、、脱水状况的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3.高热护理 (1)采用物理降温,酒精擦浴及头部放置冰袋等,重者采用人工冬眠疗法。 (2)密切观察并详细记录降温效果。 (3)高热病人应加强口腔护理,每日 2~3 次。 4.加强各项基础护理,预防感染,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留置导尿病人做好会阴部擦洗或尿道口清洁。 5.将病人安置在安静的中,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声和光的刺激。 6.病人处于兴奋状态,烦躁不安时,适当给予镇静药。 7.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 8.加强健康指导,预防复发。 五 、糖尿病 1.饮食护理:遵医嘱给予糖尿病饮食,合理分配每天所需热量,禁烟、酒。 2.运动护理:病情稳定者应适当的体力劳动和锻炼,避免肥胖,有严重并发症者应遵医嘱绝对卧床 休息。 3.用药护理: (1)注射胰岛素时剂量准确,严格按时间,无菌操作,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2)口服磺脲类降糖药应在餐前 30~60 分钟服用;双胍类降糖药在进餐时或餐后 30 分钟至 1 小时服用; a-糖苷酶药与第一口饭同服。 4.每天定时监测手指血糖,了解血糖波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5.观察病情 (1)服用降糖药时,观察有无恶心、、发热、皮疹、低血糖等反应。 (2)胰岛素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 (3)皮肤有无破损,足部有无感染。 (4)如病人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呼吸深快且伴有烂苹果气味、脱水等酮症酸中毒表现,应及时 通知医生,准确执行医嘱,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 6.足部和皮肤护理,每晚用温水泡脚,经常洗澡,勤换内衣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感染。 7.健康指导 (1)详细介绍控制饮食的意义,患者胰岛素的贮存、注射剂量、消毒部位等,胰岛素与低血糖的紧 急处理。 (2)随身携带糖尿病身份卡。 (3)避免紧张和刺激,注意个人卫生,切勿受凉,注意生活规律,防止外伤。 (4)合理运动。 六、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按糖尿病一般护理 2.绝对卧床休息,安排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配合抢救治疗。快速建立静脉通,纠正水、电 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纠正酮症症状。 3.饮食指导:禁食,待昏迷缓解后给予糖尿病半流质或糖尿病饮食。 4.病情观察 (1)有无极度口渴,厌食、恶心、等表现。 (2)有无呼吸困难,呼气中有无烂苹果味。 (3)观察尿量,皮肤弹性,眼球有无下陷,状态等。 (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瞳孔,严重时可出现休克,表现为心跳加速、脉细速、血压下降、四肢 厥冷等,患者呈倦睡而渐入昏迷。 (5)实验检查,血糖明显升高,血二氧化碳结合力明显降低,血酮增高,尿糖强阳性,尿酮阳性,血白 细胞增高等。 5.遵医嘱正规运用胰岛素,小剂量胰岛素应用时抽吸剂量要正确,以减少低血糖、低血钾、脑水肿的发 生。协助做好血糖的测定和记录。 6.预防感染必须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预防压疮和继发感染。女性患者应保持外阴的清 洁。 7.血管病变的护理除按糖尿病一般护理外,根据不同部位或器官的血管病变进行护理。 8.神经病变的护理,控制糖尿病,应用大量维生素 B,局部按摩及理疗,对皮肤感觉消失者应注意防止 损伤。 9.健康指导:使患者或家属掌握有关糖尿病治疗的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病人正确使用胰岛 素,定期复查。 七、 低血糖危象 1. 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必要时吸氧,昏迷病人按昏迷护理常规护理。 2. 升高血糖,遵医嘱使用药物, (1)立即供糖:意识清楚者:口服 15~2 0g 快速起效的糖类(如葡萄糖片); 15 分钟复查血糖;血糖仍≤ 3 . 9mmol / L ,再给予 15g 糖类食品口服;血糖在 3 . 9 mmol / L 以上,但距离下一次就餐时间在一个小 时以上,给予含淀粉和 蛋白质的食物。 意识不清者:静脉推注 50 %葡萄糖 25g ;15 分钟复查血糖; 血糖仍≤3 . 9mmol / L,再给以 25g 。 (2)必要时静脉滴注 5%--10%葡萄糖,或加用糖皮质激素。 3. 病因治疗:积极寻查原因,调整用药,治疗原发病。 4. 对症治疗:如抽搐者应用适量镇静药,并注意病人,防止外伤;昏迷时间长或伴有严重脑水肿者,可给予 20%甘露醇注射液治疗. 5. 严密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病人、 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定时监测血糖, 每 1~2 小时复查血糖 1 次, 观察用药的效果。 6.做好心理护理,加强皮肤、口腔等基础护理。 六、 1. 饮食护理 痛风 (1) 急性发作期应选择无嘌呤食物,如脱脂奶、鸡蛋等,全天液体摄入量应在 3000ml 以上,两餐 之间可饮用碳酸氢钠类液体。 (2) 慢性期或缓解期应选择低嘌呤饮食,如饼干、蔬菜水果等,嘌呤的量每天在 100~ 150mg,饮食中应注意补充维生素及铁质,脂肪摄入(每天小于 50g) ,即低热量、 低脂、低嘌呤、高维生素饮食。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禁饮酒,宜多食偏碱性食物,并大量 饮水。 2. 休息与功能锻炼 (1) 急性发作期遵医嘱卧床休息。发作时抬高患肢、局部冷敷,24 小时后可行热敷或理疗,关节疼痛 缓解 3 天后可恢复活动。 (2) 慢性及缓解期应先进行理疗,如热敷、按摩等,以促进关节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然后进行 以伸展与屈曲动作为主的功能锻炼。应避免劳累,以防诱发急性发作。 3. 病情观察 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监测尿 PH,尿酸的排出量,保持血尿酸的正常范围。 4. 用药护理 (1) 应用秋水仙碱时,应注意有无、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口服秋水仙碱片,必要时静脉推注, 但速度要慢,一般不少于 5 分钟,并药物外渗。 (2) 应用促尿酸排泄药物或尿酸合成药物时,应遵医嘱小剂量给药,逐渐加量,并定期检查肝肾 功能,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5. 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 (1) 向病人疾病相关知识,消除其紧张情绪,配合医生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指导病人学会监测与调节自己的尿液酸碱度,学会使用 PH 试纸,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血象。 第八节 风湿性疾病护理常规 一、 类风湿关节炎 1. 按内科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 休息与体位: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睡硬板床,关动,保持关节的功能,防止关节畸形、屈曲 和挛缩;恢复期鼓励病人适当活动,加强关节功能锻炼。 3. 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饮食,忌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4.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如关节肿痛的部位,活动受限程度,晨僵发作持续时间等,发现异 常情况及时通知医师,并配合医师做好护理。 5. 用药的护理:关节肿胀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使用抗风湿药物、糖皮质激素药物时应注意疗效及不良 反应。若出现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头晕、肝肾功能损害、继发感染、神经症状等应做对症处理。 6. 心理护理:早诊断、早治疗对疗效及转归有重要影响。药物辅以理疗及防止畸形的措施是目前最新提 倡的。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加强肢体锻炼。 7. 健康指导: (1)恢复期鼓励病人适当活动,加强关节功能锻炼。 (2)晚期关节晨僵,生活不能自理者,协助生活护理,预防压疮。 (3)注意避免或去除各种诱因,如寒冷、外伤、感染、受潮、营养不良、刺激等。 (4)指导合理应用力学原则,注意受损关节。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 1. 2. 3. 按内科疾病病人一般护理。 休息与活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以减少消耗,预防并发症发生。 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低脂清淡饮食,注意钙质的补充,避免辛辣刺激 性食物。 4. 病情观察 (1) 注意有无皮肤黏膜损害、雷诺现象、关节肿痛、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出血倾向、呼吸困难及精 神神经症状等,并对症处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 (2) 高热时按高热护理常规。 (3) 血浆置换时,做好术前、中、后护理。 5. 药物治疗护理: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如糖皮质激素、免疫药所致的血压增高、骨质疏松、低钾、 低钙、白细胞减少、继发感染、异常、内分泌失调等。 6. 心理护理:本病病程长且病情容易反复,病人易产生悲观心理,应多关心、鼓励病人,帮助其树立战 胜疾病的信心。 7. 健康指导: (1) 避免加重病情的各种诱因,如妊娠、感染、某些药物及手术等。 (2) 具有光敏性的病人,居家及外出时避免阳光直射,室内应挂有色不易透光窗帘。 (3) 女性病人忌用碱性肥皂、化妆品及其他化学药品,育龄妇女注意避孕。 (4) 应按时服药,不得自行减量或停药。 (5) 病情稳定期可适当工作、锻炼,天气寒冷时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 第九节 神经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神经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 入院护理 接诊热情接待病人,详细做好入院介绍及专科指导,及时通知医生接诊病人。进行入 院评估,填写护理病历。 2. 饮食护理 营养的摄入,按需给予饮食,必要时给予鼻饲饮食。 3. 基础护理 (1) 皮肤护理:每 2~3 小时为瘫痪或意识障碍的病人翻身 1 次,并轻拍背部,预防压疮。 (2) 排便护理:保持排尿、排便通畅,3 天未排便者应通知医生,给予轻泻剂或灌肠处理并及时记录。 尿潴留者给予留置导尿管。 4. 病情观察 (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做好记录。 (2) 观察、瞳孔、头痛及情况,及时发现颅内高压征兆。 (3) 观察运动、感觉等情况。 (4) 严密观察有无肺部、泌尿系、压疮等并发症发生。 5. 协助诊疗 准确采集各种检验标本,及时协助做好影像学检查,各项诊疗计划落实。 6. 药物应用 按医嘱及时、准确落实脱水药、冬眠合剂及抗感染等药物的应用,严密观察药物的疗效及 不良反应。 7. 心理护理 给予心理支持,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8. 健康指导 治病防病知识,指导、鼓励病人进行功能锻炼。 二、脑出血 1. 按神经内科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昏迷按昏迷护理常规。 2. :保持安静,对谵妄、躁动病人加强安全防护。 3. 休息与体位: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 2-4 周,侧卧于患侧,床头抬高 15°~30°。切忌去枕仰天平卧。 蛛网膜下腔出血绝对卧床 4-6 周,头部置冰袋。尽量避免搬动(尤其是头部)和不必要的操作。 4. 饮食护理: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饮食;昏迷或有吞咽障碍者,发病第 2~3 天应 遵医嘱胃管鼻饲,入液量每天 2000ml 左右,以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5. 病情观察 (1)观察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等变化。若压眶反射疼痛消失、瞳孔先缩小后散大、血压增高、 脉搏、呼吸不规则,应考虑出血未止,须及时采取措施。 (2)及时发现脑疝前驱症状。如头痛剧烈、频繁、烦躁不安、意识模糊、嗜睡、两侧瞳孔大小不等、 血压急骤升高、脉弱且慢、颈项强直、呈潮式呼吸等。若出现一侧瞳孔散大、对光迟钝,即有脑疝存在, 应立即静脉应用脱水、降颅压药物,给予吸氧,并协助医师抢救。 (3)观察物和大便的颜色、性质,及时留取标本,以了解有无消化道出血。 6.用药护理:使用脱水药应快速静脉滴注或注射,以脱水效果。严密观察血压、尿量及尿液颜色变 化,准确记录 24 小时出入液量。 7. 8. 心理护理:避免情绪激动,去除不安、恐惧、、忧虑等不利因素,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诱发再出 预防并发症 血及颅内压增高。 (1)压疮:每 2~3 小时为瘫痪或意识障碍的病人翻身 1 次,并轻拍背部,预防压疮。 (2)泌尿系感染:长期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应定时夹管,鼓励病人多饮水,遵医嘱行膀胱冲洗,预防泌尿 系感染。 (3)吸入性肺炎:昏迷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9. 功能锻炼:脑出血伴肢体功能瘫痪的病人应早期进行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可做按摩及被动运动,每 天 3 次,每次不少于 15 分钟,以后逐渐增加活动量并鼓励病人主动运动;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以防 肢体挛缩畸形,也可配合神经干电针治疗;失语症病人应加强语言训练。 10. 排便护理: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用力可使颅内压增高,诱发再出血,指导病人多食纤维素丰富的食 物,每天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必要时给予辅助通便处理。 11. 健康指导 (1)饮食指导:戒烟酒,低脂肪、低盐、富含纤维素、易消化饮食。 (2)用药指导:脑出血病人应控制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定期测量血压。 (3)活动与休息:合理休息,做适当的锻炼,避免重体力活动以及情绪波动。 三、脑梗死 1. 按神经内科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 休息与体位:急性期卧床休息,取平卧,头偏向一侧。头部禁用冰袋或冷敷,以免影响脑血供。 3. 饮食护理:高蛋白、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有意识障碍及吞咽困难者给鼻饲流质。 4.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加重等表现应及时通知 医生处理。 5. 药物应用:观察扩血管、抗凝、溶栓剂等药物的副作用。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并随时观察血压。 6. 功能锻炼:生命体征平稳后,应尽早进行瘫痪肢体功能锻炼,以防肌肉萎缩和肢体挛缩畸形。语言功 能训练应指导患者持之以恒地做舌运动,学习发音,使用图片、字卡等多种方法。 7. 心理护理:病人常因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而烦恼。护理人员应关心、体 贴、解释,使其树立治疗信心。 8. 健康指导 (1)知识宣教:早期进行瘫痪肢体功能锻炼,向病人及家属疾病的康复治疗知识及方法,共同制定 康复训练计划。 (2)护理: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刺激及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戒烟酒,保 持排便通畅。 (3)疾病防治:积极防治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肥胖病等。 四、癫痫 1. 按神经内科疾病病人一般护理。 2. :安置病人于舒适安静的病房,避免声光刺激,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3. 体位护理:出现持续意识障碍时,给予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4. 基础护理:落实各项生活护理;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床边备好特制牙垫,为防止癫痫发作时舌咬伤; 物品远离病人。 5. 饮食护理:给予清淡、无刺激性、营养丰富的饮食,避免饥饿或过饱,戒烟酒。持续意识障碍者,给 予鼻饲饮食。 6. 病情观察 (1)癫痫发作时,观察抽搐发作的部位、频率、持续时间及发作期间病人意识、呼吸、瞳孔的变化,有 无排尿、排便失禁。 (2)癫痫发作后,观察病人意识是否完全恢复,有无头痛、和自动症。 7. 癫痫发作时急救护理 (1)就地抢救,并大声呼救他人协助。 (2)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病人的衣领、裤带,头偏向一侧且下颌稍向上,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取下活 动性义齿。 (3)垫牙垫与上下臼齿之间。适度扶住病人的手、脚,以防自伤及碰伤,切忌紧握病人的肢体及按压胸 部,防止造为外伤和骨折。 (4)遵医嘱给药,对症治疗及护理。 8. 药物应用 (1)抗癫痫药物:严格遵守用药原则,密切观察用药后效果,指导病人遵医嘱长期服药。长期服药 期间,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维生素 D 和甲状腺素片。 (2)用药原则:根据发作类型选择药物,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以尽可能控制发作,又不至于引起毒 性反应的最小剂量为宜。 (3)用药观察:密切观察有无药物疹,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停药。定期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肝功 能,注意观察有无牙龈出血、牙龈炎等,并及时治疗。 9.健康指导 (1)知识宣教:向病人及家属疾病有关知识和护理的方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禁忌酗酒。 (2)用药指导: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长期、规律地服药至少 3~5 年,不能自行停药或减量,以免导致癫 痫再发作。 (3)安全护理:外出时随身携带有姓名、地址、联系电话及病史的个人资料,以备发作时及时联系与处 理。避免从事高空、水下、驾驶、电焊等职业。 (4)活动与休息:保持愉快心情,适当参加社交活动,避免过度劳累、便秘、睡眠不足、情绪激动、精 神紧张和不良刺激诱发抽搐。 (5)癫痫病人可结婚,能否生育医生指导。 四、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护理常规 一、术前准备 1.病人入院后半小时内完成 CT 扫描及常规生化检查,详细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瞳孔的大小, 肢体活动情况,语言能力,以便与手术后对比,评价手术效果。 2.病室内用紫外线.向患者或患者家属介绍手术过程,以取得信任,并签署手术同意书。患者头部备皮。 4.准备药品、物品:配好血肿冲洗剂(肝素 12500?+生理盐水 500ml 和尿激酶 5 万 +生理盐水) 、安定、 、利多卡因、甘露醇等。同时根据血肿深度选择相关规格的 YL-Ⅰ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 备好血肿清除手术包、式充电钻、注射器、敷料包,备好急救物品,建立静脉通,常规心电监护, 吸氧等。 二、术中配合 术中密切配合,做好医生的助手。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颅内感染。首次抽吸血肿时不能过快、过多,防止形 成颅内负压和空气进入颅内。冲洗中严格记录出入液量。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瞳孔、呼 吸、脉搏、血压等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如有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护理记录。 三、术后观察及护理 1.保持引流通畅 引流管完全通畅应有随呼吸上下波动的液面,波动幅度一般为 10mm 左右,如波动幅度 小,则可能为部分通畅,如停止波动,则完全不通,处理方法: ① 轻轻旋转引流管即通畅,原因是引流管开口贴于血肿腔壁上。 ② 用尿激酶生理盐水,缓缓冲洗,轻轻抽取,引流逐渐通畅,原因是血块阻塞。术后患者平卧、头 偏向患侧,与水平面呈 15?~45 ?。 ③ 掌握引流袋的高度,一般引流袋稍低于头部,以保持引流通畅。如脑室引流,引流袋固定在高于 头部 15cm 处,以维持正常颅内压,如引流袋过低,易引起低颅内压,导致脑皮质塌陷或继发脑血管损伤 而引起再出血。 2.引流量及颜色的观察 引流量越大,说明脑脊液循环通阻塞越严重。一般每日引流量不超过 300ml, 过度引流可造成低颅压。一般术后 2~3 天内引流呈暗褐色,颜色逐渐变浅转为正常,如引流液持续鲜红 色,提示再出血。 3.保持穿刺点局部及引流装置清洁 每日用碘伏棉球消毒穿刺点,更换无菌纱布,随时观察有无感染现 象,每日更换引流袋,更换前先夹管,防止引流液逆流,引流管与引流液结合部严密消毒,用无菌纱布包 裹。如发现引流液浑浊或呈毛玻璃状,提示感染,即做细菌培养和相应处理。 4.拔管(针)指针及注意事项 :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心率、呼吸、肢体活动等情 况及引流量的变化,为医生提供最好的拔针时机。如患者术后无剧烈头痛、恶心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复查 CT,无明显中线结构移位及脑受压表现,说明血肿基本清除。一般 3 天左右,可拔针。分段拔针,每 拔出 0.5cm 时,停一分钟,无出血时再拔 0.5cm,直至拔出。拔针后用金霉素眼膏涂针眼,加无菌敷料包 扎,外用沙袋加压 24h。拔针后观察针眼周围皮肤有无皮下血肿波动感。 四、一般护理: 1. 心理支持:耐心细致地观察,准确地理解患者各种生理和心理需求。在各项治疗护理中,做好解释工 U 作,注意语言温和,态度和蔼。 2. 体位护理:术后绝对卧床 24h,每 2h 翻身拍背一次,头部垫高或抬高床头 15?~20 ?, 以利静脉回流, 减轻脑水肿:对烦躁不安的病人,可适当用约束带,床旁加护栏,防止跌伤。 3. 预防静脉血栓的护理:加强肢体活动,每日 4 小时活动肢体一次,如果患者能自行活动,让患者做屈 伸肢体活动,对昏迷患者,帮助其被动屈伸肢体。 4. 早期康复护理:如手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CT 复查、血肿基本清除,在术后 3~4 天,即可在床上 协助患者做四肢关节活动训练。 5. 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防止口腔感染及压疮的发生。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