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看病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出现好几种症状,不知该挂哪个门诊,或在几个专科间来回辗转奔波,费钱又费力。郑州市中医院开展了院内“一体化”合作诊疗模式,改进抢救流程,大大提高救治效率。同时,也将过去需数个科室诊断治疗的松散型就医流程,整合成以病人为中心的“核心圈”型就医流程。 这样一来,不让病人跟着专科、医生跑,而是让医生围着病人转。郑州市中医院院长琴表示,这种多学科一体化的诊疗模式真正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方便、孕妇梦见死人复活高效的中医药服务,是郑州市中医院为缓解看病难、看病累、看病贵推出的实招。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诊疗更加注重综合、集成,更加强调以人为本。搭建多学科诊疗平台,开展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是郑州市中医院主动适应医学模式转变,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深化以病人为中心服务,创新诊疗服务流程的又一新举措。 郑州市中医院的心血管大科主任尚树忠告诉记者一则案例,2013年7月2日上午10时许,家住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的34岁李军突发心肌梗死,镇卫生院随后紧急向对口帮扶单位——郑州市中医院求助。就是从那一刻起,一条年轻生命的安危,牵动了郑州市中医院众多医护人员的心,郑州西区和北郊,一场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战斗迅速展开…… 中午12时50分许,急救车返回郑州市中医院,李军立刻被送至心病科ICU继续抢救。李军被送进ICU时,虽然,但各项生命体征都不平稳。经初步诊断,李军因心血管疾病造成心源性猝死,幸亏发现和抢救及时,不然很可能救不回来。 在ICU经过5个多小时的高级生命支持,晚上6时30分左右,李军的各项生命体征相对平稳,但仍有胸疼。 一直关注病人病情的尚树忠再次来到ICU,给予了二次评估:李军为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心脏骤停,心肺复苏虽然成功,但如果不积极开通堵塞血管,仍有再发猝死的,必须立即进行冠脉介入治疗。 一般来说,介入手术不是急诊手术,很多医院都不在夜间施行介入手术。但是,时间就是生命!ICU护理人员立即对病人行术前准备,同时通知已经下班的心血管科介入团队及导管室工作人员来院加班。 此时,郑州市区正下着倾盆大雨。刚刚到家的医护人员们接到电话后,二话没说,立刻冒雨赶到医院做好介入准备,尚树忠、顾旭和心血管三科主任郑轶则亲自上阵。晚上8时40分,手术结束。返回ICU的李军状况良好,生命体征平稳。至此,这场与死神争分夺秒的生命救援结束。 尚树忠说,“急性心梗从明确诊断、院前急救到安全转运、ICU加强治疗,再到介入溶栓放支架、脱离,整个抢救过程就像一根长长的链条环环相扣,紧密连接,稍有不慎就可能让生命消逝。” 从死神的手中把患者的生命给抢救了过来,这一切都是源于郑州市中医院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流程的开展。科室协调一致机制,最大地发挥了一体化服务的作用,及时地病人的生命。 特别是,通过开展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后,一年有千余例急性病人实施介入术而转危为安,在全国中医系统名列前茅。 事明,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模式,不仅仅为患者医治病痛、生命,更是方便了患者、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郭锐谈到,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模式符合当前医疗服务发展的需要,也切合中医药诊疗的特点,有利于医院资源重组和整合,加强学科之间、医之间、科室之间互联互通、优势互补,提升医院的整体发展水平。 特别是,脑病科还建立了医结合的脑梗塞、脑出血溶栓、介入、康复、预防复发等一体化诊疗模式。采用了卒中单元模式,对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中医特色和支具矫治手段,形成了对中风病从诊断、治疗到康复的一套成熟体系,并成为郑州市中医院的拳头科室。 同时,郭锐还告诉记者,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模式的开展,除了有利于简化诊疗流程,缩短就诊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效率外,还实现“医生围着病人转”、“科室围着疾病转”,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综合的诊疗服务。 此外,每一个专科对疾病的认识都是有限的,多学科的一体化诊疗,可以更为全面地为患者诊断病情,提供最佳的整体治疗方案。不仅是会诊,并且派出人员到合作科室进行实地治疗,深度参与。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打个比方,一个冠心病患者出现了脑类疾病,我们科室会马上参与进来,这个参与治疗是深度的,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一个会诊。而是患者脑类疾病的治疗全部都交给我们来做。”郭锐进一步对记者阐述道,“多学科一体化诊疗当然更多是强调操作,因为讲实话,治疗没有什么隐秘的东西,或者是我们这里能治疗,其他科室就不能治疗。而是,更多地强调操作,用我们脑病科专业的仪器、设备,以及我们专科医生对疾病的判断和认识,对患者进行全面、广覆盖的治疗。这才是我们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最突出的部分,这也是对患者更负责的一种体现。” 与此同时,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脑病科还建立了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绿色通道,实现急诊入院、各项检查及介入治疗的多学科一体化模式,缩短了诊疗流程,节约抢救时间,实现溶栓早、康复好,年溶栓病例数量居全省前列。 对急性中风患者,郭锐向记者介绍,“脑病科采用卒中单元模式,发挥综合治疗优势,同时重视个体化的诊疗原则。恢复期采用医结合以药物、针灸、康复器材等手段促进患者尽早康复。而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则采用中医特色和支具矫治手段。” 另外,“在现代康复医学中物理疗法,职业疗法,吞咽疗法,作业治疗,康复工程等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医传统理论,辨证论治,取得满意的疗效。”郭锐如是说。 这都是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好处和优势,也形成了对中风病从诊断、治疗、康复到预防的一套成熟体系。 “我们一直给疼痛科的医生多学科一体化诊疗的,在给患者看病的时候,脑子里面要有一体化诊疗的概念,而不是只看自己专科这一块,要有治疗方案的大局观。”郑州市中医院疼痛科主任李振说,比如疼痛科就是多学科一体化的深度体现,联合了针灸科、推拿科等各学科专家成立一体化学科。 而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模式和中医整体观的更是不谋而合,李振告诉记者了一个案例,家住桐柏的一位患者,患感神经型颈椎病,住进医院后,疼痛科的医生制订了全方位的治疗方案,牵引、膏药外敷、针灸、推拿、理疗……在这里,患者不用在各科室跑来跑去,所有治疗都是在疼痛科就完成了。 特别是,中原帖氏飞针、独特的药酒火功疗法、国术点穴等传统技术在郑州市中医院这里得到传承和创新。而这些治疗手法的应用,都是跟着患者的病情走,对患者诊断后制订出整体的诊疗方案,进行多管齐下的治疗。 这就是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模式的一种体现,而最为受益的也是患者本人。李振介绍,实施多学科一体化诊疗后,能最大程度为病人提供合理、有效、便捷的医疗服务,病人免去了多专科辗转之苦,疗程缩短了,医疗费用也降低了,疑难危重病治愈率提高了,病人的满意率也提升了。 此外,琴强调,要围绕疾病诊疗需要,有效整合中医与西医、内科与外科、临床与医技、治疗与康复,建立多位专家共同为一个病人制订诊疗方案的机制,同时,搭建多学科一体化服务的平台。 正如一位急性脑出血的老年患者的亲属所说,以前就诊治疗需由急诊转入介入科,术后转入ICU,然后再到脑病科康复治疗。现在郑州市中医院推出的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模式,治疗就不用转科室换病房了,可以在一个地方接受治疗,方便多了。 而这也正是郑州市中医院打造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模式所赢得的患者口碑与信赖……这更是郑州市中医院的金字招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