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此次“谣言” 多晶硅,却让公众“意外”发现了晶科的污染事实。目前,其海宁分厂已被全面停产整改。 意外的收获 “谣言”过后,晶科的污染却是不争事实 此次事件的开端是,9月15日晚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红晓村多名村民,就“环境污染问题”,向位于该村的晶科能源海宁工厂讨要说法。 9月17日,海宁市环保局副局长陈洪明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承认,今年4月,海宁市环保部门就已发现浙江晶科能源公司“雨污分流不彻底”,导致部分污水进入雨水管道,并对该公司发布警告,但晶科执行不力。 成立于2006年12月的晶科能源,注册资金2.9亿美元,是国内名列前茅的太阳能下游产品生产商,主要生产太阳能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已于2010年5月在美国纽交所上市。2011年第二季度,其营业收入为3.5亿美元。晶科能源有两个生产基地,分别位于江西上饶和浙江海宁。而海宁基地的前身,是浙江太阳谷能源,2009年才被晶科收购 特锐。 此前,当地居民称,8月底的一场大雨后,晶科海宁工厂旁边的小河中发现成群的死鱼。9月19日下午,晶科能源承认,海宁工厂含氟固体废料堆放不当,致使该固体废料在被暴雨袭击后经雨水管线排放至附近小河。 不过,景朝晖称,此次污染事故纯属意外,红晓村村民患癌症和晶科没有任何关系,“此次晶科停产,完全是出于对公众负责的态度,对整个厂进行一次整改”。 此前的9月8日,袁花镇红晓村村民孙某在网上发布消息称,8月底的体检结果显示,红晓村3300个村民中,竟有6个白血病,31个癌症患者。9月19日,海宁市卫生局回应称,2009年至2011年,红晓村恶性肿瘤发病人数分别为8人、4人和2人。目前,孙某已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10日。 大跃进隐患 此次事件,或是提高行业环保水平的契机 虽然,“晶科排污导致村民患癌”已被认定为“谣言”,但其污染事实,也因此大白于天下。 而晶科污染事件发生的背景,是整个浙江光伏产业的大跃进式发展。在此过程中,当地众多光伏项目匆匆上马 太阳能硅片,而环评落后于投产、先上车后买票的现象,并不少见。 2009年11月,浙江省发布的《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提出了一个宏伟目标:到2012年 水性粘合剂,光伏等新能源消费量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1.5%以上,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元。其中,光伏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200亿元,并形成350万千瓦的生产能力和5万千瓦的发电规模 targray。 事实上,在这场光伏大跃进之初,浙江省已明确提出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浙江省经信委副主任凌云此前曾表示,浙江鼓励发展光伏产业,但不包括该省资源环境不允许的多晶硅提纯项目。 沈福鑫也指出,浙江发展太阳能的精神是“不做前端,主要鼓励发展后端”,其原因是 锂离子电池材料,前端属于是高能耗产业,浙江不是能源大省 电池软包袋,没有发展前端的优势。据其提供的数据,浙江的光伏企业中,有65%都切入了组件生产环节。 但“把环保作为发展光伏前提”的浙江,依然没有避开光伏污染问题。 光伏大跃进隐忧:晶科海宁“意外”污染事件 上述业内人士还指出,浙江在光伏行业的发展不如江苏和安徽,省内没有一家大型领军企业 压延铜箔。晶科作为国内比较领先的光伏企业,在落户海宁时 太阳能电池片,肯定会得到地方政府大力扶持,可能存在“没有落实环保就上马项目”的所谓“先上车后买票现象”。或许,这也就是为什么,海宁市环保局今年4月已发现浙江晶科能源的排污问题,但却执行不力。
|